內容來自hexun新聞

產能過剩 魔咒

光伏專傢王斯成認為,歐美“雙反”隻是引爆中國光伏產業危機的導火索,問題還是出在中國企業自身。業內外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反思頻現報端,其中反復出現的關鍵詞是“產能過剩”。說起光伏產能過剩,最常被提及的一組數字是,2011年全球的光伏組件產能約為60GW,其中中國已有及在建的組件產能總量約在3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裝機容量隻有29.7GW。事實上,對於一個產業產能過剩與否,歐美更傾向於用產能利用率來衡量。對此,王斯成提供的一組數據為:全球到2011年底光伏組件產能為60GW,實際產量為30GW,而去年中國的實際產能為40GW,實際產量僅為21GW。這意味著光伏組件產能利用率僅為50%左右,遠低於業界認可的“產能利用率達70%以上”的正常標準。產能過剩所帶來的後果,一方面是企業將處於長期的去庫存化階段。中國證券報記者粗略統計,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國內66傢A股光伏公司存貨已逾500億元;而前三季度這66傢公司光伏產品的銷售收入總額不到100億元。這意味著按目前的市場銷售形勢國內光伏企業要消化掉積壓的庫存至少需要四年時間。另一方面,產能過剩陰影下,國內光伏企業之間低價競爭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觀。過去6年中,光伏組件價格下降瞭86.6%,系統價格下降瞭83.3%,目前包括龍頭企業在內的光伏產品毛利率均低於10%,有的甚至出現負毛利率。即便未來光伏市場需求重新回暖,但如果企業繼續為消化庫存而低價銷售產品,那麼其盈利能力將在很長時間內仍無法恢復到正常水平。鄒劍鳴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年來,他的手機24小時處於待命狀態,時刻等待著客戶訂貨的消息,哪怕是低於成本的賠本買賣,他也無所顧忌,隻要能讓手中資金回籠。“經常是頭一天電話裡詢完價後口頭說好第二天來廠提貨,可第二天一早一個電話打來說另有一廠商報價比你低,於是一單生意就黃瞭。”鄒劍鳴說,最糾結的是一天一個價,搞不懂市場行情,導致很多廠商在這種無休止的價格戰中被慢慢拖死。產能過剩的背後,是過去市場好的時候包括眾多龍頭企業在內無休止的產能擴張。賽維LDK的遭遇便是明證。鄒劍鳴也坦承,如果自己當初不是誤判形勢,認為光伏明天會更好,他也不會幾乎壓上2010年半數的銷售收入去擴建新的生產線,如今淪落到靠變賣資產回籠資金的窘境。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12-10/14887607花蓮信貸7車貸彰化大村車貸.html

汽車貸款新竹北埔汽車貸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pd8bc32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